如是我聞。一時仏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衆。万二千人倶。皆是阿羅漢。諸漏
已尽。無復煩悩。逮得己利。尽諸有結。心得
自在。其名曰。阿若陳如。摩訶迦葉。優
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舍利
弗。大目連。摩訶迦旃延。阿樓駄。劫
賓那。梵波提。離婆多。畢陵伽婆蹉。薄
拘羅。摩訶拘羅。難陀。孫陀羅難陀。富
樓那弥多羅尼子。須菩提。阿難。羅羅。
如是衆所知識。大阿羅漢等。復有學無學
二千人。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眷屬六
千人倶。羅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亦
與眷屬倶。菩薩摩訶薩八万人。皆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楽
説辯才。轉不退轉法輪。供養無量百千諸
仏。於諸仏所。殖衆徳本。常為諸仏。之所
稱歎。以慈修身。善入仏慧。通達大智。到於
彼岸。名稱普聞。無量世界。能度無数。百千衆
生。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
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
宝掌菩薩。薬王菩薩。勇施菩薩。宝月菩
薩。月光菩薩。満月菩薩。大力菩薩。無
量力菩薩。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
弥勒菩薩。宝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
菩薩摩訶薩。八万人倶。
爾時釈提桓因。與其眷屬。二万天子倶。復
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
王。與其眷屬。万天子倶。自在天子。大自在
天子。與其眷屬。三万天子倶。娑婆世界主。
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
屬。万二千天子倶。有八龍王。難陀龍王。
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脩吉龍王。
徳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
龍王。優鉢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
倶。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
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
干。百千眷屬倶。有四乾闥婆王。楽乾闥
婆王。楽音乾闥婆王。美乾闥婆王。美音乾
闥婆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倶。有四阿脩
羅王。婆稚阿脩羅王。羅騫駄阿脩羅王。
毘摩質多羅阿脩羅王。羅阿脩羅王。各
與若干。百千眷屬倶。有四迦樓羅王。大
威徳迦樓羅王。大身迦樓羅王。大満迦樓
羅王。如意迦樓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
倶。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
倶。各禮仏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四衆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
諸菩薩。説大乘経。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仏
所護念。仏説此経已。結跏趺坐。入於無
量義処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
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
而散仏上。及諸大衆。普仏世界。六種震動。爾
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
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
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衆。得未曾
有。歓喜合掌。一心觀仏。爾時仏。放眉間白
毫相光。照東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
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天。於此世界。
尽見彼土。六趣衆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仏。
及聞諸仏。所説経法。并見彼諸。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復見諸菩薩
摩訶薩。種種因縁。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
薩道。復見諸仏。般涅槃者。復見諸仏。般涅槃
後。以仏舍利。起七宝塔。爾時弥勒菩薩。作
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縁。而有
此瑞。今仏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
有事。当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
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
量諸仏。必応見此。希有之相。我今当問。爾
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
神等。咸作此念。是仏光明。神通之相。今当問
誰。爾時弥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衆。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
衆會之心。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縁。而
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東方。万
八千土。悉見彼仏。国界荘厳。於是弥勒菩
薩。欲重宣此義。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
大光普照。雨曼陀羅。曼殊沙華。
栴檀香風。悦可衆心。以是因縁。
地皆厳浄。而此世界。六種震動。
時四部衆。咸皆歓喜。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眉間光明。照于東方。
万八千土。皆如金色。從阿鼻獄。
上至有頂。諸世界中。六道衆生。
生死所趣。善悪業縁。受報好醜。
於此悉見。又覩諸仏。聖主師子。
演説経典。微妙第一。其聲清浄。
出柔軟音。教諸菩薩。無数億万。
梵音深妙。令人楽聞。各於世界。
講説正法。種種因縁。以無量喩。
照明仏法。開悟衆生。若人遭苦。
厭老病死。為説涅槃。尽諸苦際。
若人有福。曾供養仏。志求勝法。
為説縁覺。若有仏子。修種種行。
求無上慧。為説浄道。文殊師利。
我住於此。見聞若斯。及千億事。
如是衆多。今当略説。我見彼土。
恆沙菩薩。種種因縁。而求仏道。
或有行施。金銀珊瑚。眞珠摩尼。
碼碯。金剛諸珍。奴婢車乘。
宝飾輦輿。歓喜布施。廻向仏道。
願得是乘。三界第一。諸仏所歎。
或有菩薩。駟馬宝車。欄楯華蓋。
軒飾布施。復見菩薩。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求無上道。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欣楽施與。求仏智慧。
文殊師利。我見諸王。往詣仏所。
問無上道。便捨楽土。宮殿臣妾。
剃除鬚髮。而被法服。或見菩薩。
而作比丘。獨処閑靜。楽誦経典。
又見菩薩。勇猛精進。入於深山。
思惟仏道。又見離欲。常処空閑。
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又見菩薩。
安禪合掌。以千万偈。讚諸法王。
復見菩薩。智深志固。能問諸仏。
聞悉受持。又見仏子。定慧具足。
以無量喩。為衆講法。欣楽説法。
化諸菩薩。破魔兵衆。而撃法鼓。
又見菩薩。寂然宴默。天龍恭敬。
不以為喜。又見菩薩。処林放光。
濟地獄苦。令入仏道。又見仏子。
未嘗睡眠。経行林中。勤求仏道。
又見具戒。威儀無缺。浄如宝珠。
以求仏道。又見仏子。住忍辱力。
増上慢人。悪罵捶打。皆悉能忍。
以求仏道。又見菩薩。離諸戲笑。
及癡眷屬。親近智者。一心除亂。
攝念山林。億千万歳。以求仏道。
或見菩薩。肴膳飮食。百種湯薬。
施仏及僧。名衣上服。價直千万。
或無價衣。施仏及僧。千万億種。
栴檀宝舍。衆妙臥具。施仏及僧。
清浄園林。華果茂盛。流泉浴池。
施仏及僧。如是等施。種種微妙。
歓喜無厭。求無上道。或有菩薩。
説寂滅法。種種教詔。無数衆生。
或見菩薩。觀諸法性。無有二相。
猶如虚空。又見仏子。心無所著。
以此妙慧。求無上道。文殊師利。
又有菩薩。仏滅度後。供養舍利。
又見仏子。造諸塔廟。無数恆沙。
厳飾国界。宝塔高妙。五千由旬。
縱広正等。二千由旬。一一塔廟。
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鈴和鳴。
諸天龍神。人及非人。香華伎楽。
常以供養。文殊師利。諸仏子等。
為供舍利。厳飾塔廟。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如天樹王。其華開敷。
仏放一光。我及衆會。見此国界。
種種殊妙。諸仏神力。智慧希有。
於一浄光。照無量国。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仏子文殊。願決衆疑。
四衆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仏子時答。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演斯光明。仏坐道場。
所得妙法。為欲説此。為当授記。
示諸仏土。衆宝厳浄。及見諸仏。
此非小縁。文殊当知。四衆龍神。
瞻察仁者。為説何等。
爾時文殊師利。語弥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
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仏世尊。欲説大
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撃大法鼓。演大法
義。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仏。曾見此瑞。放
斯光已。即説大法。是故当知。今仏現光。亦
復如是。欲令衆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
信之法。故現斯瑞。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
無辺。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仏。號日
月燈明如来。応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仏。世尊。演説正法。
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
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
説応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
辟支仏者。説応十二因縁法。為諸菩薩。説
応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成一切種智。次復有仏。亦名日月燈明。
次復有仏。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万仏。皆
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
墮。弥勒当知。初仏後仏。皆同一字。名日月
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説法。初中後善。其最
後仏。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
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増意。
六名除疑意。七名響意。八名法意。是八王
子。威徳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
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
随出家。発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
於千万仏所。殖諸善本。是時日月燈明仏。
説大乘経。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仏所護念。
説是経已。即於大衆中。結跏趺坐。入於
無量義処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
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
華。而散仏上。及諸大衆。普仏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
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
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衆。得
未曾有。歓喜合掌。一心觀仏。
爾時如来。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万八千
仏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諸仏土。弥
勒当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楽欲聽
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仏土。得未曾
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縁。時有菩薩。名曰
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仏。從三
昧起。因妙光菩薩。説大乘経。名妙法蓮華。
教菩薩法。仏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
時會聽者。亦坐一処。六十小劫。身心不動。
聽仏所説。謂如食頃。是時衆中。無有一
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燈明仏。於六
十小劫。説是経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
及天人。阿脩羅衆中。而宣此言。如来於今
日中夜。当入無余涅槃。時有菩薩。名曰
徳藏。日月燈明仏。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
徳藏菩薩。次当作仏。號曰浄身。多陀阿伽
度。阿羅訶。三藐三仏陀。仏授記已。便於中夜。
入無余涅槃。仏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
蓮華経。満八十小劫。為人演説。日月燈明
仏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
千万億仏已。皆成仏道。其最後成仏者。名曰
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
著利養。雖復讀誦衆経。而不通利。多所忘
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縁
故。得値無量。百千万億諸仏。供養恭敬。尊
重讚歎。弥勒当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
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今見此
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説大
乘経。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仏所護念。爾時
文殊師利。於大衆中。欲重宣此義。而説偈
言。
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数劫。
有仏人中尊。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説法。度無量衆生。
無数億菩薩。令入仏智慧。
仏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
見大聖出家。亦随修梵行。
時仏説大乘。経名無量義。
於諸大衆中。而為広分別。
仏説此経已。即於法座上。
跏趺坐三昧。名無量義処。
天雨曼陀華。天鼓自然鳴。
諸天龍鬼神。供養人中尊。
一切諸仏土。即時大震動。
仏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
此光照東方。万八千仏土。
示一切衆生。生死業報処。
有見諸仏土。以衆宝荘厳。
瑠璃頗梨色。斯由仏光照。
及見諸天人。龍神夜叉衆。
乾闥緊那羅。各供養其仏。
又見諸如来。自然成仏道。
身色如金山。端厳甚微妙。
如浄瑠璃中。内現眞金像。
世尊在大衆。敷演深法義。
一一諸仏土。聲聞衆無数。
因仏光所照。悉見彼大衆。
或有諸比丘。在於山林中。
精進持浄戒。猶如護明珠。
又見諸菩薩。行施忍辱等。
其数如恆沙。斯由仏光照。
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禪定。
身心寂不動。以求無上道。
又見諸菩薩。知法寂滅相。
各於其国土。説法求仏道。
爾時四部衆。見日月燈仏。
現大神通力。其心皆歓喜。
各各自相問。是事何因縁。
天人所奉尊。適從三昧起。
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
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説法。唯汝能證知。
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歓喜。
説是法華経。満六十小劫。
不起於此座。所説上妙法。
是妙光法師。悉皆能受持。
仏説是法華。令衆歓喜已。
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衆。
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説。
我今於中夜。当入於涅槃。
汝一心精進。当離於放逸。
諸仏甚難値。億劫時一遇。
世尊諸子等。聞仏入涅槃。
各各懐悲悩。仏滅一何速。
聖主法之王。安慰無量衆。
我若滅度時。汝等勿憂怖。
是徳藏菩薩。於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其次当作仏。
號曰為浄身。亦度無量衆。
仏此夜滅度。如薪尽火滅。
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
比丘比丘尼。其数如恆沙。
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
是妙光法師。奉持仏法藏。
八十小劫中。広宣法華経。
是諸八王子。妙光所開化。
堅固無上道。当見無数仏。
供養諸仏已。随順行大道。
相繼得成仏。轉次而授記。
最後天中天。號曰燃燈仏。
諸仙之導師。度脱無量衆。
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
心常懐懈怠。貪著於名利。
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家。
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
以是因縁故。號之為求名。
亦行衆善業。得見無数仏。
供養於諸仏。随順行大道。
具六波羅蜜。今見釈師子。
其後当作仏。號名曰弥勒。
広度諸衆生。其数無有量。
彼仏滅度後。懈怠者汝是。
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
我見燈明仏。本光瑞如此。
以是知今仏。欲説法華経。
今相如本瑞。是諸仏方便。
今仏放光明。助発實相義。
諸人今当知。合掌一心待。
仏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
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
仏当為除断。令尽無有余。